招聘信息
复习备考
13507080529
在重庆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心理学这部分内容一直是考试中考频较高的一部分内容,所以也是考生们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部分内容。今天要和考生们分享的就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产生遗忘原因的相关理论。
(1)记忆痕迹衰退说
代表人物:巴甫洛夫
主张: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解析:也叫自动消退说,代表人物需要记住,主张中的得不到强化,也就是没有再次进行识记,也就是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没有再次复习,所以产生了遗忘。
(2)干扰抑制说
代表人物:詹金斯和达伦巴希
主张: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这种学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
前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
倒摄抑制: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
解析:该点考察较多。其中人物考察较少,主要需要掌握的是理论含义,前摄是之前的学习内容对之后内容产生的影响,而倒摄是后面的内容对之前产生的影响。抑制二字,我们可简单理解为消极的,不好的影响,组合在一起就是干扰抑制说的含义。该点可证明人在一天当中是在早上和晚上的时候学习效果最好,因为早上没有前摄抑制,晚上没有倒摄抑制,或者说早晚只会受到单一抑制的影响,而中午学习会受到双重抑制的影响,该点也可用系列位置效应来解释。
(3)动机说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张:认为遗忘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解析:也叫压抑说,在试题中这种压抑作用经常举的例子就是考试紧张,大脑一片空白,造成了遗忘,如果考试结束,这种压抑被消除,记忆也就能恢复,该种属于动机说。
(4)提取失败说
代表人物:图尔文
主张:这种理论认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而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
解析:考试中经常举的例子就是“舌尖效应”,即话到嘴边又说不出来的情况,这时如果有适当的线索来提醒,就可以回想起来。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在考试时该理论经常与动机说相结合考察,如考试紧张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如果这时有人提醒他就能想起来,在该种描述中突出的是提醒线索,应选择提取失败说。
想了解更多备考资料,考生们可以继续关注重庆教师招聘考试网。
06-11
06-11
06-11
06-11
06-11
06-11
06-11
06-11
06-11
08-26
08-26
08-26
08-26
08-26
08-26
08-19
07-10
07-10
07-06
04-30
04-22
04-21
04-20
03-24
03-06
02-11
01-08
01-07
01-07
11-06
09-27
09-06
08-11
07-23
07-08
07-06
07-06
03-20
11-01
11-01
07-02
07-01
07-01
06-27
06-26
06-26
06-25
06-25
11-04
07-08
03-06
03-06
03-06
03-06
03-06
03-06
03-06
03-06
03-06
03-06
03-06
03-06
03-06
03-06